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琉璃和珐琅厂,以及良山珐琅厂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鎏彩和珐琅的区别
制作工艺不一样:鎏彩工艺是古老的传统彩绘工艺,融人现代丰富的彩色原料。经过常温或加热附着于贵金属表面,增强表面装饰,展示更加多彩、艳丽、持久的色泽。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,其基本成分为石英、长石、硼砂和氟化物,与陶瓷釉、琉璃、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。
外观不同:珐琅具有鲜艳瑰丽、晶莹玉润、玻璃质感强的这些特征,而鎏彩具有丽雅柔和、玻璃质感较弱的特征。
触感不同:珐琅的胎体相对要薄,而鎏彩胎体相对要厚一些。
古法烧蓝和珐琅的区别
1、古法烧蓝是珐琅彩的一种!不存在区别!
2、古法烧蓝是特指银胎的珐琅彩,是珐琅彩里面很小一部分,古法烧蓝是特指银胎的珐琅彩。
3、珐琅又称“拂郎”、“佛郎”、“发蓝”,是一种玻化物质。它以长石、石英为主要原料,加入纯碱、硼砂为助熔剂,氧化钛、氧化锑、氟化物等作乳浊剂,加入氧化铜、氧化钴、氧化铁、氧化锰、氧化锑等作着色剂,经过粉碎、混合、煅烧、熔融后,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,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。将珐琅粉调和后,涂施在金、银、铜等金属器上,经焙烧,便成为金属胎珐琅。若以玻璃为胎,则称为玻璃胎珐琅;以瓷器为胎者,则称为瓷胎珐琅。人们习惯把和附着在瓷器表面的叫“釉”;附着在金属材料上的叫“珐琅彩”;附着在建筑材料上的叫“琉璃釉”。
什么是珐琅
珐琅,又称“佛郎”、“发蓝”,是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。它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,故人们将此地的音译称呼这一工艺。珐琅器于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,珐琅工艺技法则在元人后期传入我国。按我国的传统,附着在陶或瓷胎上的玻璃质称为釉,而用于瓦片建材上者称为琉璃,涂饰在金属器物外表的则称为珐琅釉。玻璃、瓷釉、琉璃和珐琅釉原料大同小异,主要的成份都是硅酸盐类。
好了,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,如果本次分享的琉璃和珐琅厂和良山珐琅厂问题对您有所帮助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