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游山西读历史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,包括游山西百度百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,因此呢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,谢谢~
山西洪洞的历史
1、明代大移民究竟有无其事?移民的范围都有哪些省份?是什么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山东、河南等省人口稀少?移民从什么年代开始,又到什么年代结束?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的?明代大移民在历史上的作用何在?近读华文出版社出版的《大槐树寻根》(郑守来、黄泽岭主编)一书,方找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。
2、树有根,水有源。追根溯源,认祖归宗,是中华民族的天性。本书洋洋洒洒40多万字,博采史籍、方志、碑刻、谱牒、传说等,就国人传颂的洪洞迁民,作了最严谨的考证和最详尽的叙述。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、时间最长、范围最广的有组织、有计划的移民。
3、元末战乱之后,历经20余年,朱元璋统一了天下,但是,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,布满了战争的创伤;山东、河南、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。为了恢复农业生产、发展经济,为了使人口均衡、天下太平,巩固明王朝的统治,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移民政策,按“四家之口留一、六家之口留二、八家之口留三”的比例迁移。
4、据证,从明初至永乐十五年的五十年间,疏散山西府五十一县之民,遣送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陕甘……遍及大半个神州。而山西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处,则是民众办理迁徙手续的地方。传说,官府曾采用了欺骗的形式:官府预先张贴告示说,除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,所有地方的人都迁。
5、结果,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,官兵四面合围,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迁移。当他们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时,一边走,一边回首,最后看到的就只有远处的这棵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了。因此,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山西移民惜别故乡的一个标志。
6、如今,古大槐树处迁民后裔已遍及海内外。
7、千百万人民怀乡思土,寻根问祖,古大槐树处已成为人们祭祖胜地。洪洞县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举办的“寻根祭祖节”,吸引了十多万前来祭祀和观光旅游的海内外华人。将大槐树迁民这段历史比较完整地加以收集、整理并出版,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。本书的出版,对于探究我国历史文化渊源,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向心力、凝聚力,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。
8、洪洞县,县名的来源,传统的说法是取城南洪崖城城北古洞而得名。隋属临汾郡,义宁元年(公元617)改名洪洞县,自此历代县名不改。1954年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,1958年仍名洪洞县。
9、洪洞县,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都非常高。
10、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,有件镇馆之宝,是中国元代的佛教壁画,此物原是中国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的圣物。中国国立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《赵城金藏》,也是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圣物。此外,洪洞人也闻名遐尔,一方面明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始于洪洞,洪洞人的足迹由此遍布天下。
11、另一方面,京剧名篇《玉堂春》里的洪洞人,华人世界也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山西悠久历史介绍
1、山西,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。
2、在这片土地上,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,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,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3、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,改国号为晋。
4、春秋时,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。
5、公元前40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赵襄子三国分晋,从晋分出的韩、赵、魏三国,与秦、楚、齐、燕并称为战国七雄。
6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山西设有太原、上党、河东、雁门、代郡等五郡。
7、到隋时,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。
8、隋末,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,建都长安后,把太原尊为“北都”,意即“别都”。
9、所以,清人顾祖禹在《读史方舆纪要》中指出:天下形势,必有取于山西。
10、金元时期,山西的经济、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。
11、明代时,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,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,统管山西五府三州。
12、山西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13、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,素有“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”之美称,还被誉为“华夏文明的摇篮”。
14、“精卫填海”、“女娲补天”、“禹凿孟门”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。
15、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、舜、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,为“尧都平阳(今临汾市)”、“舜都蒲坂(今永济市)”、“禹都安邑(今夏县)”。
16、春秋时期,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。
17、北魏时,大同(当时称平城)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,且此后做过辽金及元初的陪都,素有“三代京华”之称。
18、省会城市太原,被誉为“龙脉”所在地,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,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。
19、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。
20、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“问我祖先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”,即由此而来。
21、明清时期,讲究诚信无欺骗行为的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,著称中外。
22、黄河流经山西,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、仁人志士。
23、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,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
24、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,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、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,有白袍将军薛仁贵,有中国的“武圣”、三国时期名将关羽、张辽,有唐朝名相狄仁杰、裴度,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、霍去病,有创立“制图六体”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,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罗贯中,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、王勃、王之涣、王维、王昌龄,唐代著名的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改革家柳宗元,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、有金代文学家、诗人元好问,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,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医学家、书画家傅山,被嘉靖帝誉为“天下直臣”的高金,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,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、傅作义等。
25、早在180万年前,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晋南芮城大(黄)河拐弯处的一个叫西侯度的地方,点燃了人类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火,从此,开启了一个伟大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。
26、位于晋南的襄汾,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:“丁村人”遗址、陶寺夏代遗址,驰名中外。
27、侯马的春秋晋城遗址,展示了春秋霸主晋国都城的辉煌雄伟。
28、另外尚有汉末黄巾军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垒;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筑的“普净寺”、丁村明、清居民建筑等宝贵文物。
29、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主要代表之一。
30、古人类文化遗址、帝都古城、宝刹禅院、石窟碑碣、雕塑壁画、古塔古墓、佛道圣地、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、史迹等,从北到南、珠串全省,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,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。
31、目前,全国保存完好的宋、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%以上在全省境内,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。
32、著名的旅游景点有: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、华严寺、善化寺、九龙壁与被陈运和诗称为“悬空的寺踏实的诗”悬空寺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;朔州旅游区的应县木塔、崇福寺;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、芦芽山、代县杨家将故地;太原旅游区的晋祠、天龙山石窟、窦大夫寺、玄中寺、卦山和天宁寺、文水则天庙;晋中的平遥古城、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;临汾旅游区的尧庙、洪洞县的大槐树、广胜寺、吉县黄河壶口瀑布、侯马晋都遗址;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、芮城永乐宫壁画、夏县司马光墓、永济黄河铁牛、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,万荣飞云楼等。
33、其中平遥古城、云冈石窟、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山西红色历史
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,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。从“五四”运动、大革命时期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、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,全省革命遗址、纪念建筑物有3399处,相关联其它遗址383处,共3782处。其中,近5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,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/点,31处成为“红色旅游”精品,15处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。这些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载体,是发展山西红色旅游产业,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宝贵资源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